成语词典

怒目而视

基本解释

词条:『怒目而视』

拼音:nù mù ér shì

注音:ㄋㄨˋ ㄇㄨˋ ㄦˊ ㄕˋ

解释: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怒目而视主谓式;作谓语;表示强烈不满。

典故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精选例句

1、席位置上那怒目而视的大长老,双掌狠狠的按在身前的平台之上,苍老的大手之上,并没有多少灵气缠绕,却依旧将那厚厚的平台给压成了碎状。
2、许青和许杰两人怒目而视,强大的气浪将周围的桌椅都是震颤地抖动了起来。
3、的罪行.该词极少用来指怒目而视的并且通常是令人不快的.
4、刘克和林威武顿时对马迁安怒目而视,马迁安也不含糊,毫不客气地用挑衅的眼光迎了上去。
5、他们各个身穿短衣,腰里别着盒子炮,而且一个个对着李默涵三人怒目而视,好像李默涵欠了他们钱不还似的。

近义词:侧目而视、发指眦裂

反义词:眉开眼笑

基本字义

nù(ㄋㄨˋ)

1、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2、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4、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基本字义

mù(ㄇㄨˋ)

1、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2、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3、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

5、名称:数目。巧立名目。

6、标题:目录。

7、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8、孔眼:网目。

9、指为首的人:头目。

基本字义

ér(ㄦˊ)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表(从……到……):从上而下。

基本字义

视(視)shì(ㄕˋ)

1、看: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2、亲临某事:视事。视察。

3、看待:藐视。重视。等闲视之。

4、看望:探视。省(xǐng)视。

5、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6、古同“示”,表明。

中英翻译

翻译:glower

glower*['glәuә]
vi. 瞪眼, 怒目而视, 凝视
n. 怒视, 热切的注视, 灯丝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谤怒 暴怒 悲怒 奰怒 熛怒 犯怒 惨怒 感怒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