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杞人之忧

基本解释

词条:『杞人之忧』

拼音:qǐ rén zhī yōu

注音:ㄑ一ˇ ㄖㄣˊ ㄓ 一ㄡ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杞人之忧作主语、宾语;多用于劝诫人。

典故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7回:“这是贤弟关心太切,所以有杞人之忧。”

古代诗词

宋代.靖康小雅.吏部侍郎李公:「杞人之忧,废立大厄。」
清代.陈恭尹.王础尘载酒北郊招同诸子集白云庵即事成歌:「愿进中山千日之酒杯,杞人之忧安在哉。」
宋代.刘应炎.悲歌:「悲矣乎,杞人之忧兮天莫支,权臣秉钧兮社稷危。」
明代.王鏊.次邵侍郎国贤见寿之韵:「我心古井终不波,杞人之忧忧岂过。」
清代.缪徵甲.鲁生行赠通甫:「乾坤虽大意气孤,杞人之忧何其愚。」

近义词:杞人忧天

基本字义

qǐ(ㄑ一ˇ)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杞人忧天(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简称“杞忧”)。

2、姓。

基本字义

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忧(憂)yōu(一ㄡ)

1、发愁:忧愤。忧惧。忧烦。忧惶。忧急。忧煎。忧思(a.忧念;b.忧愁的思绪)。忧戚。杞人忧天。

2、可忧虑的事:忧患。内忧外患。乐以忘忧。高枕无忧。

3、指父母之丧:丁忧。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苞杞 枸杞 枸杞子 林杞之下 柳杞 枸杞茶 荆杞 荆南杞梓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