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待时
基本解释
词条:『刻不待时』
拼音:kè bù dài shí
注音:ㄎㄜˋ ㄅㄨˋ ㄉㄞˋ ㄕˊ
解释:谓时间紧迫。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规用法:刻不待时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
近义词:刻不容缓
基本字义
刻kè(ㄎㄜˋ)
1、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2、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3、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4、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5、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6、同“克”。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待dài(ㄉㄞˋ)
1、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其他字义
待dāi(ㄉㄞ)
1、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
基本字义
时(時)shí(ㄕˊ)
1、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2、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3、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4、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5、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6、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7、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9、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10、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11、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