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
基本解释
词条:『物是人非』
拼音:wù shì rén fēi
注音:ㄨˋ ㄕˋ ㄖㄣˊ ㄈㄟ
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物是人非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典故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精选例句
1、不是故乡难回,是那里早已物是人非!
2、月亮还在那呢,人怎么就不见了呢,怎么就物是人非了呢?
3、以前的那些种种,早已是物是人非了。
4、当她过尽千帆,抵达那个久违的渡口,却不知岁月偷换,岁月山河早已物是人非。
5、那些生生死死的青春,最后只剩下物是人非的城。
古代诗词
元代.白朴.木兰花慢 感香囊悼双文:「叹物是人非,虚迎桃叶,谁偶匏瓜。」
宋代.蔡伸.水龙吟:「物是人非,小池依旧,彩鸳双戏。」
宋代.蔡伸.卜算子:「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宋代.蔡伸.朝中措:「庭前花谢了,行云散後,物是人非。」
宋代.黄裳.蝶恋花:「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
近义词:事过境迁
基本字义
物wù(ㄨˋ)
1、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2、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3、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基本字义
是shì(ㄕˋ)
1、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姓。
基本字义
人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字义
非fēi(ㄈㄟ)
1、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2、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3、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4、责怪,反对:非难(nàn)。非议。无可厚非。
5、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