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之鱼
基本解释
词条:『吞舟之鱼』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注音:ㄊㄨㄣ ㄓㄡ ㄓ ㄩˊ
解释: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吞舟之鱼作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典故出处:《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运用示例:吾顿八纮之网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腮断鳍,颓然老矣。◎ 严复《论世变之亟》
古代诗词
宋代.楼钥.吴少由惠诗百篇久未及谢又以委贶勉次来韵:「尚兹踸踔未阔步,吞舟之鱼沟岂容。」
明代.李梦阳.吟思翁:「吞舟之鱼,岂游涔水。」
基本字义
吞tūn(ㄊㄨㄣ)
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基本字义
舟zhōu(ㄓㄡ)
1、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
基本字义
之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鱼(魚)yú(ㄩˊ)
1、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2、姓。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