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滂沲
基本解释
词条:『涕泗滂沲』
拼音:tì sì pāng duò
注音:ㄊ一ˋ ㄙˋ ㄆㄤ ㄉㄨㄛˋ
解释:谓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同“涕泗滂沱”。
成语解释
典故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运用示例: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 《梁书·武帝纪下》
基本字义
涕tì(ㄊ一ˋ)
1、眼泪:痛哭流涕。感激涕零。涕泣。
2、鼻子里分泌的液体:鼻涕。涕泪(鼻涕和眼泪)。
基本字义
泗sì(ㄙˋ)
1、〔泗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2、鼻涕:涕泗(眼泪和鼻涕)。
基本字义
滂pāng(ㄆㄤ)
1、形容水涌出:滂流。滂沱。滂沛。滂濞(pì)(a.形容水流相击的声音;b.形容雨水量多;c.形容众多)。
基本字义
沲tuó(ㄊㄨㄛˊ)
1、古同“沱”。
其他字义
沲duò(ㄉㄨㄛˋ)
1、〔淡沲〕(水)荡漾,如“春光沲沲秦东亭。”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