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
基本解释
词条:『百折不挠』
拼音:bǎi zhé bù náo
注音:ㄅㄞˇ ㄓㄜˊ ㄅㄨˋ ㄋㄠˊ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百折不挠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坚持到底。
典故出处: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运用示例: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
精选例句
1、全力拜访,入围精英目标既定百折不挠追求卓越,永攀新高。
2、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是百折不挠的!是不会被灾难战胜的!能战胜灾难!
3、这件事相当棘手,且让我们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来完成它。
4、他的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5、其中众多的神性英雄,以其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向往自由的追求意识和救世济民的殉道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词
明代.释今无.送马潜庵宪副归都门:「百折不挠剩此身,更将斯道委何人。」
近义词:宁为玉碎、至死不屈、宁死不屈、绝不屈服、坚定不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百折不回、死灰复燃、坚持不懈、坚贞不屈
反义词:半途而废、因噎废食、知难而退、一蹶不振
基本字义
百bǎi(ㄅㄞˇ)
1、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2、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基本字义
折zhē(ㄓㄜ)
1、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其他字义
折zhé(ㄓㄜˊ)
1、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幼年死亡:夭折。
3、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返转,回转:折返。
5、损失:损兵折将。
6、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判决:折狱。
其他字义
折shé(ㄕㄜˊ)
1、断,绳子折了。
2、亏损:折本生意。
3、姓。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挠(撓)náo(ㄋㄠˊ)
1、搅,搅动:“使水浊者,鱼挠之”。
2、扰乱,阻止:挠乱。阻挠。
3、弯曲(喻屈服):挠曲(qū)。挠折。挠志(屈节从人)。百折不挠。
4、搔,轻轻抓:挠痒。
中英翻译
翻译:be indomi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