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兵不血刃

基本解释

词条:『兵不血刃』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注音:ㄅ一ㄥ ㄅㄨˋ ㄒㄩㄝˋ ㄖㄣˋ

解释: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规用法:兵不血刃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典故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运用示例:兵不血刃,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 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精选例句

1、兵不血刃,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
2、由于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复了好几座城市。
3、北平的解放是兵不血刃的和平方式。
4、若想兵不血刃就得趁此夜黑风高、敌人不备时加以突击。
5、多亏将军好计谋,让我军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古代诗词

明代.胡应麟.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其八 盘门入:「前歌后舞大师集,兵不血刃下城邑。」
明代.范宗晖.题春山胜览:「缅思先王拓兹土,兵不血刃人心归。」
明代.邓炳.左州元恶就擒州印复还偶成:「兵不血刃俄成功,印失中书仍复旧。」

近义词:不战而胜、所向披靡

反义词:血流成河、血流漂杵、血流飘杵

基本字义

bīng(ㄅ一ㄥ)

1、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字义

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xuè(ㄒㄩㄝˋ)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xiě(ㄒ一ㄝˇ)

1、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基本字义

rèn(ㄖㄣˋ)

1、刀的锋利部分:刀刃儿。刃口。

2、刀:利刃。白刃。

3、用刀杀:与人刃我,宁自刃。手刃亲仇。

中英翻译

翻译:win victory without battle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安忍阻兵 按兵 案兵 鏖兵 拔兵 八旗兵 北府兵 并兵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