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声色
基本解释
词条:『不动声色』
拼音:bù dòng shēng sè
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ˋ ㄕㄥ ㄙㄜˋ
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规用法:不动声色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不改变声色。
典故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运用示例: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精选例句
1、她叫季忆,在他心底,亿万星辰不及她的季忆;漫步惊醒闯入他的生命,又不动声色沾满他生活的季亿。
2、长庚:你的花言巧语呢?顾昀不动声色地叹了口气,从善如流地将声音压低了些许:心肝过来,我给你把眼泪舔干净。
3、不动声色的,心如死灰。
4、这件事我们得低调处理,所以先不动声色看看情势演变再说。
5、她不动声色地从背面维持着这个世界秩序的自信心来自对事情发生意外情况的洞察。
古代诗词
宋代.陈深.送许希元尉德清:「略不动声色,度量有馀地。」
宋代.韩淲.偶成 其五:「招之不来麾不去,不动声色泰山措。」
明代.湛若水.贺周崦山中丞擢司寇二首 其二:「中丞凝不动声色,仗钺东西广寇平。」
近义词:坦然自若、若无其事、面无表情、不留余地、不露声色、无动于衷
反义词:惊恐万状、声色俱厉、若有所失、虚张声势、大惊失色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动(動)dòng(ㄉㄨㄥˋ)
1、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2、使开始发生:发动。
3、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4、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5、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6、非静止的:动画。
7、可变的:动产。
8、行为:举动。动作。
9、常常:动辄得咎。
基本字义
声(聲)shēng(ㄕㄥ)
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2、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3、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4、名誉:名声。
5、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基本字义
色sè(ㄙㄜˋ)
1、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xiàng)。色调(diào)。
2、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3、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4、种类:各色用品。
5、品质,质量: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6、妇女美貌:姿色。色艺。
7、情欲:色情。好(hào)色。
中英翻译
翻译:maintain one's composure; not turn a hair; shut one's pan
not turn a hair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