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于众
基本解释
词条:『公之于众』
拼音:gōng zhī yú zhòng
注音:ㄍㄨㄥ ㄓ ㄩˊ ㄓㄨㄥˋ
解释: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公之于众作谓语;用于事情等。
典故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精选例句
1、我早就认为应该将波洛在此案中的作用和贡献公之于众。
2、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3、商签一项多边协定,签约方将把大部分由公共部门资助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或者寻求其他的办法以最小的成本分享这一成果。
4、现在看来,相反的方法要流行起来了,不少口吃者喜欢“国王的演讲”,希望把口吃的问题公之于众。
5、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名字被公之于众将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或者导致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被跟踪。
近义词:公诸于众、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基本字义
公gōng(ㄍㄨㄥ)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9、姓。
基本字义
之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于yú(ㄩˊ)
1、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姓。
基本字义
众(衆)zhòng(ㄓㄨㄥˋ)
1、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2、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