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吠之警
基本解释
词条:『狗吠之警』
拼音:gǒu fèi zhī jǐng
注音:ㄍㄡˇ ㄈㄟˋ ㄓ ㄐ一ㄥˇ
解释: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狗吠之警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小的惊扰。
典故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
近义词:狗吠之惊
基本字义
狗gǒu(ㄍㄡˇ)
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猪)。狗刨(páo)(一种游泳动作)。狗盗(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基本字义
吠fèi(ㄈㄟˋ)
1、狗叫:吠叫。狂吠。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基本字义
之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警jǐng(ㄐ一ㄥˇ)
1、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警卫。警世。警告。警戒。警备。警惕。警省(xǐng)(警惕醒悟)。
2、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警号。警报。警钟。
3、感觉敏锐,见解独到:警句。警觉(jué)。机警。
4、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警察。警士。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