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舌摇唇
基本解释
词条:『鼓舌摇唇』
拼音:gǔ shé yáo chún
注音:ㄍㄨˇ ㄕㄜˊ 一ㄠˊ ㄔㄨㄣˊ
解释: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鼓舌摇唇作谓语、宾语;指挑拨是非。
典故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运用示例:引线针儿,伐柯斧具,鼓舌摇唇,婚男嫁女,花红羊酒是常仪。◎ 明·周履靖《锦笺记·联姻》
古代诗词
宋代.释慧开.骑虎丰干赞:「忙忙业识老丰干,鼓舌摇唇总自瞒。」
宋代.释咸杰.禅人请赞:「鼓舌摇唇,丛林殃害。」
近义词:鼓唇摇舌、鼓唇咋舌、鼓唇摇舌
基本字义
鼓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基本字义
舌shé(ㄕㄜˊ)
1、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2、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3、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4、铃或释中的锤。
5、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基本字义
摇yáo(一ㄠˊ)
1、摆动:摇曳。摇晃。摇荡。摇篮。动摇。摇摆。摇头摆尾。摇摇欲坠。扶摇直上。
2、往上升:风举云摇。
基本字义
唇chún(ㄔㄨㄣˊ)
1、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唇。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唇膏。唇裂。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