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判若两人

基本解释

词条:『判若两人』

拼音:pàn ruò liǎng rén

注音:ㄆㄢˋ ㄖㄨㄛˋ ㄌ一ㄤˇ ㄖㄣˊ

解释: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规用法:判若两人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不同。

典故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运用示例: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两人。(《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精选例句

1、化过妆的小美,明眸皓齿,和平时判若两人!
2、其实,人的心本来就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起产生的变化,自此判若两人;大多数人的灵魂是不完整的,而是由很多小灵魂拼在一起,不断地转变又轮流消失再出现。
3、人的旅途是不一样的,长大有时候是一瞬间的事情,回头再看看以前的自己,判若两人。
4、养成天天读十分钟书的习惯。这样天天十分钟,二十年之后,他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只要他所读的都是好的东西。
5、那次意外之后,他总是目光呆滞,与原来判若两人。

近义词:判若鸿沟、迥然不同

反义词:依然故我、一如既往

基本字义

pàn(ㄆㄢˋ)

1、区别,分辨,断定:判明。判辨。判据。判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判断。

2、分开,截然不同:判然。判若两人。判若鸿沟。

3、评定:裁判。谈判。判卷子。

4、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判词。判决。判案。

5、古代官名:通判。判官(中国唐、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

基本字义

ruò(ㄖㄨㄛˋ)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其他字义

rě(ㄖㄜˇ)

1、〔般若〕见“般3”。

基本字义

两(兩)liǎng(ㄌ一ㄤˇ)

1、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2、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基本字义

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背判 部判 裁判 裁判官 裁判所 裁判员 分判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